中国美院教育基金会捐赠支持项目:肖峰艺术馆开馆即“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开幕

2025.04.16

 

 4月9日下午, 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 97 周年之际,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办,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承办的肖峰艺术馆开馆暨 “ 时代之子 —— 肖峰、宋韧艺术展” 开幕仪式举行。坐落在大慈山脚下的肖峰艺术馆永久收藏和展出肖峰、宋韧先生的重要艺术作品,从而成为这对“时代之子” 革命文艺的精神闪耀之地。两位先生的艺术人生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抗日烽火,与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共和国革命艺术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与民族独立振兴、文化融合自强的漫漫长途的梳理和反省休戚相关。时代的目标一直是这对革命伉俪创作的源泉,他们坚持的是写真情的写实主义,用革命人的担当精神实践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将艺术创造涵融在时代革命的大潮之中。肖峰艺术馆让我们有机会面对他们的艺术创造和艺术人生,从多方面较为深入地探寻两位先生的艺术生涯,把握他们为人民写照的基本价值和深远意。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表示: “ 肖峰和宋韧艺术生涯的这本书读来并不轻松,颇具感人之处。这感人之处正在于它彰显时代的特性,呈现了一代人真实和真诚的力量。 他们受着命运的磨砺,却从不抱怨;他们生活经历跌宕起伏,却又总带着青春的天真和热忱;他们追赶失去的时光,又总是那样达观而从容;他们有过辉煌和成就,却不自居,不固守,充满常新自强的激情。 ”

 

 

以文艺为武器,烽火丹青的革命人生

革命艺术作为20世纪中国民族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奏响着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以肖峰和宋韧为代表的杰出革命艺术家,将革命人生与艺术生涯紧密相连,将自己的艺术创造融入时代革命的洪流之中。
肖峰和宋韧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动荡岁月,成长于革命和战争的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肖峰是著名抗战文艺团体“新安旅行团”的小战士。宋韧也从小在抗日革命根据地长大,很早就参加了革命的宣传工作。肖峰青少年投身革命,以文艺为武器,跟随部队转战南北,历经艰险;在经历漫长的战斗岁月后,来到杭州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之后又被选派至苏联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此间创作了一批蕴含悠长诗意,乐观而不失深沉的代表性作品,后与宋韧结缘,相依相伴,历经风雨,共渡磨难,共同创作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创作。他们将革命与艺术的内涵推向了更为饱满而典型的境界,深刻彰显了革命志向与艺术理想相互融合的人生意义。
他们在“硝烟下的学校”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观念,更是肖峰一直践行的信仰——“艺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生活和传统是艺术成长的土壤和空气”。早年的战斗和学习经历造就了他们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用自己的画笔展现中国革命战争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仅是他们少年时代革命足迹的形象记载,也是他们艺术激情的由衷展现。正如肖峰自白:“我深信艺术不仅是个体的表达,更是国家民族共振的桥梁。我的作品从未脱离过时代的轨迹,他们既是个人感情的寄托,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情回应。”
肖峰与宋韧的革命艺术生涯流淌过80载春秋,恰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互为回响。在“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开幕式上,93岁高龄的肖峰先生捐赠了他与宋韧80年艺术生涯的核心作品共503件,涵盖其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创作全貌。这批凝结毕生心血的艺术珍品,既是对他们个人创作脉络的完整梳理,更以赤子之心诠释艺术家的文化使命,为现当代艺术研究提供珍贵范本,彰显深厚热忱的家国情怀与不忘初心的时代感召。许江对展览慷慨祝词:“携手同心同志,打造国美国标,创作人民艺术,奉献绘画人生。”

国美发展的先驱与缔造者

肖峰与宋韧的艺术生涯,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史紧密交织。
2024年10月24日,肖峰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颁奖词中提到:“肖峰先生是一位以中国式审美融合西画技法来表现历史和时代的油画家。其代表作如《辞江南》《战斗在罗霄山上》《芦苇丛中任我行》等,追求油画民族化,作品色彩灵动,情感真挚,充满深邃的历史与人文思考。他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领导,为推动我国美术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肖峰在艺术的道路上,不仅是一位追求高远理想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兢兢业业为国家培养美术人才的教育家。他曾带领中国美术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发展,为中国艺术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的心血。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肖峰以特有的思想活力和改革锐意,带领美院打开20世纪90年代的新气象;他将艺术教育与国家的未来发展相结合,推动了学院的革新,为培养新一代的艺术人才注入了新的活力。
肖峰院长跨时代、创新性的战略思考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入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中。1983年至1996年,在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13年期间,肖峰以开拓者的胆识以及出色的组织与领导才能,始终把学校的改革发展、开拓创新放在工作的首位。他继承了从林风眠到潘天寿的办学思想,强调教学要严谨创作不妨多元化,他的宽容与民主为20世纪90年代美院自由的创造思想和开放的学术空气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他促成美院国字号校名的更换,在教学、人才引进、艺术创作、国际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领导学校展开突破性的拓展。在国美后来的发展中,处处都有肖院长的布局,都有他跨时代的、 创新性的战略思考。正是肖峰院长一系列旗帜鲜明的治校方针,使美院紧紧把握了时代前进的脉搏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从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了新的飞跃,创造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美术学院迅速发展的新局面,为世纪美院的腾飞打下了基础,为中国美术学院跻身于世界优秀美术院校的行列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时代之子,青春岁月与时代洪流

 

艺术同国家同呼吸,才能发出真正的生命力。

——肖峰

 


“时代之子——肖峰、宋韧艺术展”分为“旅苏菁华——肖峰留苏作品”“激情赋彩——肖峰归国作品”“同志同心——肖峰、宋韧合作作品”“韧心写照——宋韧作品”四个篇章,呈现肖峰与宋韧笔下的历史现场、人民生活与祖国河山,通过色彩和线条凝聚时代的精神,传递民族的坚韧与力量,迸发出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时代最强音。
在这座凝练传统与当代的艺术新坐标,肖峰艺术馆以系统性典藏、研究与展示肖峰宋韧的毕生创作为核心使命,深度梳理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脉络。艺术馆由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师张轲设计,历时十一载精心营造。西子之畔,湖山静美,这座建筑如雕塑般凝练,如诗性般壮美,张轲以解构主义手法诠释“混凝土桥”意象,通过悬浮式悬挑结构与沉浸式观展动线,重构传统空间美学。艺术馆以“桥”为建筑母题的设计语言,恰如其分地隐喻了两位艺术家的创作本质——他们从战火岁月到和平年代的精神旅程,正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桥梁,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空间中相得益彰,自然与人文的诗意表达形成视觉共振。
肖峰艺术馆的建立,不仅是对两位艺术家的致敬,更构建了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场域。在这里,我们看到个体的艺术足迹,更是中华民族在20世纪的文化崛起。这座建筑本身亦成为解读肖峰宋韧艺术思想的立体超文本,其空间叙事与展览内容共同构建起“革命传统—学院传承—当代传薪”的三重叙事逻辑,使艺术馆不仅成为作品的容器,更升华为两位“时代之子”艺术精神的物化象征。
从战地宣传员到文艺战士,从现实主义巨擘到教育改革的掌舵者,肖峰与宋韧用艺术人生诠释了“为时代塑像,与人民同行”的信仰。他们从战火中走来,将个人的艺术追求深深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他们与时代同行、与革命同路,用画笔描绘时代的变迁与人民的生活,这个展览是对他们数十年来为国家、为民族艺术发展所倾注心血的深情礼赞。
肖峰与宋韧是时代的孩子,其艺术生涯彰显了时代的特性,呈现了时代之子的真实和真诚的力量,更是代表了为中国美术事业默默奉献的那一代人,他们的人生同时与革命和艺术交汇,并将彼时的革命精神融入到了自己的艺术血液中,凝聚成了特殊的中国革命美术。
个体与时代洪流激荡淬炼的青春岁月与燃烧的激情与使命,将在肖峰艺术馆中绽放艺术之花,至臻,永恒。

 

 

指导单位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学院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承办单位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浙江省美术家协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

 

 

展览时间

2025年4月10日—12月8日 

 

 

展览地点

肖峰艺术馆(虎玉路1号)

 

 

浙江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简介

我们的使命

在中国美术学院和基金会理事会的领导下,致力于加强中国美术学院与国内外各界的联系和合作,筹集并管理海内外各界朋友和校友捐赠的资金,凝聚各方兴学力量,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艺术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造福人类。

我们的工作

近年来,教育基金会紧紧围绕“服务中国美术学院战略、坚持科艺融合,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总体目标,锐意进取、团结协作,通过设立学生奖助学金、教师奖励基金、讲席教授基金、创新创业基金、学术科研资助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为学校发展的各个领域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成为中国美术学院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可运行公益项目

1、校园建设类:已建、再建或拟建的建筑物、道路、桥梁、绿化、景观等项目。

2、人才培养类:奖学金、助学金、创业创新基金等项目。

3、教师发展类:讲席教授基金,海外交流基金、优秀教师奖等项目。

4、统筹发展类:国美发展项目,学校可根据发展规划和实际需要决定用途,有效帮助国美应对各类挑战,把握发展机遇;院系发展项目,依据院系发展战略,推进学院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艺融合、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长远建设(例如:“青艺周”项目、“数字出版研究”项目)。

5、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其他社会慈善项目:以“视觉艺术东方学”为基础,持续活化中国优秀传统和东方文化的传承创新,构筑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学者开展面向社会的艺术普及活动和文化传播(例如:“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场馆建设与展览,社会美育及学术传播”项目 、“美美与共.国美”共益平台项目)。

 

 


 编 辑 |裘竹如  林雨之

 审 核 浙江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